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1217|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发布时间:2024-05-06 10:20:51 来源:英雄联盟比赛怎么买输赢 作者:英雄联盟比赛怎么买注

  12月15日,由故宫博物院与腾讯联合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支持的

  本届论坛主题为“冲击与启示——数字文化服务的新跨越”,旨在进一步促进博物馆的数字化理念提升,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创新,一同探讨文化与科技的发展趋势。2017年11月,首届“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4年过去,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科技给文博领域带来新的影响和变化。

  近日,从北京西城区两会获悉,西城区明年将运用5G+8K等技术,实现文化遗产可读、可看、可听、可游,打造“数字中轴”。

  据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林小牧介绍,2022年,西城将推出“我在中轴修文物”文物修缮现场“云直播”。运用5G+8K等技术,实现文化遗产可读、可看、可听、可游,打造“数字中轴”。届时,游客可穿越历史,在万宁桥旁听刘秉忠讲述北京城的规划理念,看已消失的地安门人流如织,在景山之巅眺望北京中轴的气势恢宏。

  “十三五”时期,西城实施文物保护“三解工程”(解危、解放、解读),文物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西城将继续精心组织文物修缮,力争完成晋江会馆等14处已腾退文物建筑修缮。推动核心区贤良祠、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等重点文物建筑加快修缮,实现对外开放,打造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的示范项目。

  2022年,西城文物活化利用将聚焦于项目落地,推动第一批项目的建设、开放和实施,完成第二批项目合作方的遴选和签约,通过不断深入实践,形成文物活化利用的西城样板。

  林小牧说,2022年,西城将持续优化文化探访路的空间营造与步行体验,推动沿线文物腾退开放与人居环境改善,系统梳理什刹海地区文物资源,着力挖掘阐释文物资源价值,系统保护历史文物资源和水系格局,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与区域环境提升、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展现有绿荫、有鸟鸣、有老北京味的特色风貌,全力打造什刹海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今年,西城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式、保存现状及管理使用等进行梳理,在305处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显著位置安装二维码标识。2022年,将继续完成二维码牌安装65处,实现全区文物建筑全覆盖。让“文物建筑可阅读”,通过“扫码求实”“扫码听史”“扫码问事”等方式,释放文物建筑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讲述文物建筑前世今生故事,满足参观者进一步探索文物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需求。

  据了解,西城区现有各类博物馆、展览馆以及“博物馆相当设施”共计83家。其中,备案注册的博物馆29家。2021年完成了李大钊故居、历代帝王庙的展陈提升并对社会开放。2022年,宣南文化博物馆将完成展陈提升,重新对外开放。“十四五”时期,西城区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以中央、市属等一批资源和专业优势博物馆为龙头,以区属博物馆为支撑,以企业、社会、街道等类博物馆、展览馆为补充,构建主体多元、内容丰富、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西城区博物馆体系。形成西外地区科学教育文化主题、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主题、大栅栏地区商业文化主题等一批“博物馆集聚区”,打造博物馆之城。(北京日报 张骜)

  据北京通州区两会消息,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整体的结构已全面封顶,力争2023年底前具备开放条件。未来五年,副中心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将全面建成并高水平运营。

  大运河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5米,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项目定位为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为参观者带来文化熏陶与情感共鸣,进一步满足市民的文化学习需求。

  大运河博物馆对标国际一流博物馆进行设计建设,具有馆藏文物安全保护的方法等级高的特点。为降低有几率发生地震对馆藏文物的影响,博物馆结构设计的具体方案按照罕遇地震设置防护要求进行设计,使用先进的隔振技术,通过对建筑物的上部和基础之间加设“隔震层”进行减震设计,通过满布在结构柱上的242个隔振支座,将博物馆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分离开。通过安装抗震支座,使建筑最大水平位移变形力达到1.2m,发生地震时能够有效消减74%的地震力,较好阻隔地震波导致的基础位移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最大限度保证了建筑整体的结构、室内重要设施和文物安全。

  大运河博物馆目前已全面完成项目主体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正全力推进项目外幕墙工程项目施工作业。未来开馆后将成为一座停靠在千年运河畔的文化方舟。

  据了解,按照工作规划,2022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计划完成全部整体的结构及幕墙工程,机电工程、区域内小市政基本完工;精装修工程完成90%,并配合使用单位运营布展。

  河南博物院数字收藏品首发,首期“妇好鸮尊”上线——国潮出圈的N种可能”文创发展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日前,从北京延庆区“两会”了解到,未来一到五年,延庆区将全面建设最美冬奥城。

  12月16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南京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博览会(下文简称名城会)上,当地文化部门负责人透露,历时3年多打造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即将开放。作为目前国内顶级规模的城墙专题博物馆,该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设计,选址在南京明城墙下,以特殊形式“致敬”环绕其周边、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的国宝级文物。

  多年来,南京始终致力于城墙的保护与更新。于三年前启动设计、建设的南京城墙博物馆以古城墙为依托,寻求历史文物与当代保护之间的平衡,根据设计图,该博物馆外立面采用双银LOW-E中空夹胶夹丝玻璃幕墙,这也是国内首次将这一技术运用在大型玻璃幕墙上。周围的环境直接映射到玻璃幕墙,古城墙、新建筑亦虚亦实,交相辉映。

  据悉,整个馆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地上、地下各分两层,最高处不超过12米,靠近城墙处则不超过7米。博物馆整体布局呈L型,西侧有三段反向攀升、长五十米的登顶坡道,坡道与中华门瓮城遥相呼应,呈现出“近城低、远城高”的高低错落的动态感。主体建筑以尊重古城墙为原则,突出城墙本身的同时,使其融入旁边的环境,实现历史与现实完美融合。

  相较于传统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有三大亮点:第一,南京城墙博物馆的负一层展厅精选了700多块墙砖,按照来源、砖文印制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参观者置身其中仿佛开展了一场古今对话;第二,负一层展厅设置了一个大型明代南京城全貌沙盘,民众能够最终靠沙盘清晰地看到南京城墙风貌,直观地感受南京城墙魅力;第三,博物馆搜集了百余位专家、市民、游客等不同人群的“城墙记忆”,并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展示出来,市民朋友也可在开馆后自主留言,加强人墙互动的同时,形成持续更新的“记忆”数据库。

  此外,在2020年,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编撰出版了中英文书籍《中国明清城墙》,在国际文物保护领域获得好评,成为展示和传播明清城墙历史背景和文化魅力,助力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的又一重要成果。同时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积极寻求与专业国际文物保护机构的合作,于2020年成为中国首个ICOFORT(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城防与军事遗产委员会)团体会员。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还将承办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会议,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将共商城墙保护大计。

  从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了解到,敦煌研究院在对天梯山石窟进行搬迁壁画彩塑修复过程中,发现一幅完整的北凉飞天壁画。

上一篇:激活科技“新引擎” 唱响创新“好 下一篇:九州一轨开启申购 新噪声法时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