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钢弹簧类

“城市群”+噪声防治政策驱动轨交减振降噪行业中长期向上空间打开

发布时间:2023-10-13 04:29:54 来源:英雄联盟比赛怎么买输赢 作者:英雄联盟比赛怎么买注

  原标题:“城市群”+噪声防治政策驱动,轨交减振降噪行业中长期向上空间打开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大多数都用在降低因列车运行引起的噪声与振动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轨道是由钢轨、扣件以及轨下基础构成,地铁轨道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是由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各个部件的刚度、质量有关,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最重要的包含环境噪声、振动及由其引起的二次辐射噪声污染。

  资料来源:中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2023-2030年)

  轨交减振降噪行业下游长期受益于我国“交通强国”战略。据交通运输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公里。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内地将会有65座城市开通或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万公里。随着我们国家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脚步不断加快,轨道交通行业的要求慢慢的升高,里程和速度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轨交业务的发展需要,轨交运行产生的噪声与振动污染则慢慢的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近几年,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城市轻轨与地铁呈爆炸式的增长,以及轨道布局越来越接近城市居民,轨道交通对城市生产、环境带来的振动和噪声污染也慢慢变得多,为改善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舒适度,减振降噪系统将得到更多的应用,行业将面临新的市场机遇。

  资料来源:中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2023-2030年)

  轨交减振降噪需求突出,于大城市体现尤为显著。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来,大城市人口众多,建筑物和道路密集,轨交系统经过的地区通常是人口密集区域。因此,轨交运行时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对居民和旁边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二来,大城市土地有限,轨交系统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运行和建设。为满足交通需求,轨交线路经常会穿越住宅区、商业区和办公区等噪音敏感区域。因此,减振降噪措施对于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工作环境变得特别的重要。三来,随着时下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增加,对于轨交噪音污染的敏感性也在提高。居民和政府对于减少城市噪音污染、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增加,因此轨交减振降噪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经统计截至2021年末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21个城市的50条地铁线路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根据结果得出:需要采用中等以上减振措施的线路里程占线路总里程的比例近一半,达到47.91%;其中,中、高级减振占比31.67%,特殊减振占比16.25%。

  资料来源:中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2023-2030年)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事实上,除了一线城市、核心大城市外,当前二线、三线城市以及新兴城市也纷纷积极投身于轨道交通建设,预计未来将成为轨交减振降噪行业发展新动力。

  近年来,随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噪声扰民现象呈多发、频发、多样化的态势,信访投诉量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的主要的因素。《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 10 年来,噪声污染投诉连续占据总环境投诉量的前两位,达到 38%以上。2021年,噪声投诉举报量持续居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以及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合计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约401万件(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其中,交通运输噪声占4.2%。

  资料来源:中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2023-2030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噪声污染治理刻不容缓。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出台,法案新增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噪声的定义,并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控制纳入法案。法案要求覆盖新建、改扩建和在运营城市轨交及铁路线路,立法规定内的减振降噪成为强制要求,增加减振降噪设施应用。在政策推动下,噪音治理技术和噪音监测装备迎来发展机遇,众多企业都利用该机遇期对厂房、设备做更新改造,大力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水平,噪音与振动控制行业的专利申请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进入2023年,生态环境部等16部门发布《“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此外,还提出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评估,2023年6月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完成评估工作;2023年底前,其他设区的市级城市完成评估工作。2025年起,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和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资料来源:中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总的来看,随着《“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真正开始启动,行业技术和设备将逐渐进入系列化和配套化阶段,未来轨交减振降噪设施渗透率提升可期,行业需求空间广阔,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根据权威部门统计,近五年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年均产值在130亿元以上,预计2022年国内总投入治理经费约150亿元,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能在350亿元以上。其中,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产值可能达到240亿元以上。

  资料来源:中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文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在轨交减振降噪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我国在轨交减振降噪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逐渐提升,国内企业在减振降噪材料、减振装置、隔音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包括“阵列式消声器”、“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统”、“预制短板装配式浮置减振道床”、“波束成型定向扬声系统”等多项技术成果,已经被列入《2021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这为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与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随着国内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行业参与者数量和类型逐渐增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减振降噪的企业约17000家,其中近五年新成立的企业就高达14000多家,占全行业的82%。细分来看,主要参与者中既有专注钢弹簧浮置板减振企业、也有从中高端橡胶减振产品向钢弹簧产品延申拓展企业。但在主业从事噪音与振动控制的企业中,科技小巨人企业仅有17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更是只有30余家。尤其是在大型动力系统配套噪音防治装备领域,国内具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的头部公司数稀少,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

  资料来源:中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2023-2030年)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由于轨交减振降噪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壁垒高,当前市场之间的竞争较为缓和,对于新进入企业而言,具备一定的发展机会,预计未来低碳将是企业生存的必选项。

  过去,我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导致市场行情报价较高且供应相对紧缺。然而,近年来国内轨交减振降噪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不断实现技术突破,进口替代进程加快,市场行情报价趋于合理化,地铁减振降噪系统的平均价格从早期的1600-1800万元/公里下降到目前的300-600万元/公里(此价格包含中高、特级减振产品),降幅达66.7%-81.3%,大幅度降低了地铁建设成本。

  资料来源:中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2023-2030年)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由于轨交减振降噪行业的复杂性,一条线路往往采用多家设备供应商来治理一个振动和噪声问题,当前业内已经有部分公司开始向“一体化服务”进军,例如,2022年地铁设计与新筑交科的新设合资公司成为“减振降噪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未来预计这样的趋势还将延续。

上一篇:减震技术丨《防震减灾规划(201 下一篇:深圳赛格大厦出现异常晃动 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