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全球载人水下航行器(MUV)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3-10-20 10:22:09 来源:英雄联盟比赛怎么买输赢 作者:英雄联盟比赛怎么买注

  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升级的推动下,载人水下航行器行业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该行业还受益于船舶海工行业锂电池的应用,以及导航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虽然军事用途通常侧重于无人驾驶能力,但深潜救援船上的设备也慢慢变得高端。

  全世界范围内,载人水下航行器领域40多年来没发生致命事故,这充分证明了该行业的安全性。总共有320辆左右的高端航行器用来从事私人和商业旅游、研究或探险工作,其中160多个是比较活跃的。这些潜水器大部分都是按照国际安全标准设计的,并入级主流船级社。在所有的作业级潜水器里,92%的设计、制造和测试都通过了第三方船级社的审查。

  本文将回顾MUV的一般分类;并特别考虑在300米、1000米和达到7000米及以上深度的潜水器和行业标准、入级等;同时涉及多用途潜水器的分布、国际学会、用于毒品工业的潜水器和用于军事用途的深潜救援器等等。

  目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有大约50家主流的载人水下航行器制造商,这里面38家是商业公司,12家是政府机构。行业主要有四种类别:研究、旅游、政府/军事和商业应用/私人探险;按照作业深度可以划分为三类:超过1000米的(一级载人潜水器);在300米-1000米范围内作业的(二级载人潜水器)和在300米以内作业的潜水器和别的设备(三级)。

  在全世界范围内总共有320搜潜水器可以追踪的到,其中160多个是运行比较活跃的,这中间还包括38搜用于潜艇救援/支援作业的军用潜器,122艘左右的私人和商业旅游、研究和探险潜器。这里面排除了那些近25年内都不怎么运行的设备和一些个人/家用潜水器,因为在美国,高端的个人潜水器大概有60多艘,但实际上的数量可能在两到3倍,这些潜器都是一些技术很好的工程师设计制造的,但是没有正规的设计和测试文档。同样的在欧洲、亚洲和另外的地方,这类潜器是没法评估准确的,但也的确不少。

  这个行业在过去40多年里保持着零死亡的安全记录,因为92%的潜水器都通过了第三方船级社认证,只有8%的运营设备没有入级,也没有经过第三方审查和正式登记注册。

  这些主流的载人潜水器主要入的是ABS、DNVGL和LR,下表列出了这些潜水器的入级情况:

  ABS美国船级社美国3321%BCS保加利亚船级社保加利亚11%BV法国船级社法国53%CCS中国船级社中国43%CN中国海军中国4 3%DNVGLDNVGL挪威/德国2113%IRS印度船级社印度11%KR韩国船级社韩国00%LR劳氏船级社英国4931%NAVSEA美国海军美国32%NK日本船级社日本43%RINA意大利船级社意大利32%RS俄罗斯船级社俄罗斯43%未入级未入级

  在过去的25年间,载人水下航行器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如今形成了这几类主流的机型:私人制造的潜水器、实验型潜水器、专业级潜水器(IACS)、大型商业旅游潜艇、军用潜水器等。该行业遵循的国际公认的设计标准和规则有:ABS、DNVGL、LR、ASME PVHO、USCG NVIC、CISR等。这些规范主要是针对潜水器设计,很少设计运营方面的准则。

  在过去,这不算是个重要的问题,但是随市场的发展,当下的操作指南慢慢的变繁琐,在解释方面产生了很多法律争议。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载人潜器行业创新、技术开发和商业增长积极的环境,目前正在进行建设性的讨论。

  这一组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新入局者,但是最后两个来自中国。2012年,中国推出了蛟龙号,该潜水器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协会所有,由中国国家海洋局的国家深海中心负责运营。蛟龙号是7000米级研究工具,它的推出使得国内对于深海科学研究的热情陡增,一艘显然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来说不够的,因此,后面2017年又研制了4500米级的深海勇士号,这艘潜器的研制被视作是国家深水装备的技术高度。4500米级相当于美国ALVIN号。设计建造这两个深潜器的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702所)报告中指出,“国产化”的比例为95%。

  法国、日本和美国已经很久没有升级过他们的深潜装备了。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宣布计划在2020年之前完成阿尔文号的升级改造,使其具备6500米的下潜能力。俄罗斯2011年开发了两条6000米级的载人潜器RUS号和Consul号交付海军使用,就在前几天,他们的无人航行器Vityaz(勇士)号征服了马里亚纳海沟,传感器记录的深度为10028米,或许是对2019年他们的深潜器火灾事故的一个悼念与回应吧。

  自2012年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潜入马里亚纳海沟以来,非盈利组织之间的全海深下潜竞赛已不再激烈。Deepsea Challenger (卡梅隆乘坐的万米深潜器)短期内不太可能重新服役,但中国和日本正在努力征服深海。上海海洋大学的彩虹鱼继续开发全海深私人载人运载工具。2018年2月,中国官方宣布中船重工将建造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计划征服11000米的深度。日本目前暂时没有开发11000米的载人潜器的计划,但正在重新改造他们的一台ROV,打算让其具备11000米的能力。

  在韩国,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表示了开发6000米载人潜水器的兴趣,KRISO成立于1973年,致力于船舶和海洋工程技术创新,尽管他们的主要领域是深海机器人技术,但是仍然对开发载人深潜航行器感兴趣,正在申请政府的支持。

  印度金奈的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NIOT)致力于开发自己的6000米级载人潜水器 MATSYA6000。 NIOT的研究人员在6000米的ROV系统上面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部署和应用上。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积累了宝贵的培训和学习经验,在多次失败之后,该机构仍在努力签订其载人深潜器的开发合同。印度海洋技术研究所致力于将印度带入具有深海研究能力的国家行列,这是受到深海勘探的推动,比如分布在印度洋1000米至5500米的多金属结核、天然气水合物、热液硫化物和富钴结壳等。

  多份行业调研报告说明,全球游艇行业增长迅速,而且已经持续增长了很多年。大型游艇的平均尺寸已经从2013年的47.8米增加到53米,游艇的尺寸增加对深潜器将会产生直接影响,将更加有利于深潜器通过豪华游艇布放回收。

  有人统计了2017年,300米-1000米范围内运行的载人潜器总共有102艘。这一组潜水器主要是私人和商业活动的推动,包括电影拍摄、慈善研究和私人休闲探险等。但是大多数360米范围内的航行器都是全世界海军普遍的使用的深潜救援(ADS)系统,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2017年之前五年交付的37台MUV,平均深度是660米。

  在不超过300米的近海,有49台潜器在服役,大约占三分之一,这中间还包括许多大型的潜水器,潜水器的工作深度通常在30米到40米之间,包括专业休闲、商业水下作业和一些研究工具的小型私人潜水器。旅游业非常活跃,加拿大的亚特兰蒂斯潜器制造公司和芬兰的莫比玛尔生产了49台中的22台。这些潜器均受到船级社和船籍国的严格监管,以确保乘客的安全。由于应用地点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了,因此这些年很少有新的潜器诞生,对于想要发展这块的公司来说,能关注细分市场和更加新颖的设计。美国潜器公司Deepflight和中国的彩虹鱼在2016年签订了合作协议,将联合开展一系列旅游业务。虽然非金属耐压壳在潜器中的应用已经不新鲜了,但是因为安全性和认证等方面的要求,仍然在船级社审核的边缘徘徊,那么未来非金属材料认证也会是一个可以发展的领域。

  此外,还有一些潜水器是用来运载潜水员的,自然就会受到一些潜水规则的限制。尽管它也引起了一些私人用户的兴趣,但海军对蛙人的运送能力一直是这种潜水器的最大用途。美国海军正在建造几种新型的潜水器作为蛙人运载工具,这些运载工具将商业设计和海军规则相结合,以简化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比如英国的M-Subs,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德国的DNVGL和美国海上系统司令部这些机构在开发这种潜水器时进行相互协同。

  虽然无人驾驶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范围慢慢的变大,但是有人驾驶潜水器仍然是全球潜艇救援行动的核心。它能够同遇险的潜艇对接,可以容纳12-24名艇员。因为它非常非常昂贵,因此,全世界也就仅有18艘DSRV深潜救援系统服务于各国海军。美国海军采用了PRM1猎鹰系统,由加利福尼亚的凤凰国际公司维护和运营,该公司首次测试了完整的SRDRS系统,包括PRM、TUP(高压转运仓)和减压室。日本、意大利和俄罗斯已经开发了同类系统。但最有名的还是James Fisher Development公司,他们已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好多种以LR5为代表的新型救援工具。中国自从1970年代就开始开发自己的潜艇救援器,并于1987年推出了7103DSRV。7103DSRV于1996年进行了升级,但是这艘救援器无法在超过1.5节的流速下与潜艇以倾斜姿态对接。2008年,中国进口了英国Perry公司建造的LR7 DSRV,额定水深为300米。在2016年与美国海军在夏威夷进行的RIMPAC联合演习期间,中国海军部署了LR7。

  2017年,阿根廷ARA San Juan潜艇的沉没是一次重大的潜艇灾难事故,有44名艇员死亡,使国际社会重新关注海上潜艇救援支持。San Juan是一艘在德国建造的老式TR-1700级柴电潜艇,于1985年下水,随后在2008年-2013年进行了升级,18个国家的船只和飞机进行了潜艇和艇员搜寻,直到2017年11月30日确信已无幸存者。搜寻行动一直持续到12月,仅仅找到了一些残骸,这艘潜艇到底沉没在哪仍然是个谜。

  时间刚过2年,2019年俄罗斯的一艘一艘深海潜水器发生火灾,造成14名船员死亡。因此,深潜救援是一项技术上的含金量极高、对安全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工作。

  因为篇幅关系,本文就先介绍到这,后面我们有机会的话会对目前世界上主流的一些载人航行器、制造商、研究机构等做个“大检阅”,别错过哦!

上一篇:无人水下航行器 下一篇:Raise3D助力北极全球变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