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试论气象信息业务系统持续改进

发布时间:2024-05-07 03:31:28 来源:英雄联盟比赛怎么买输赢 作者:英雄联盟比赛怎么买注

  业务系统持续改进是一种通过适时增强系统自身能力来适应一直在变化的业务需求、运行环境和很多问题的方法;是对业务系统全生命周期进行的全方位管理。它在业务延续、及时、简便和低风险等方面都具有其它方法所不具备的长处;因此应当做为一种较新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而纳入到气象业务工作中。

   长期以来,怎么样看待一个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业务系统,是将其视为一件不能改动的成品,还是将其看做一个需要因需而变的活的生命体,在气象界始终没统一的认识。对那些在时效、连续和关联等方面等级很高的业务系统,由于其地位的重要性,目前所普遍采取的管理方法始终局限在运行维护层面;而对其运行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系统问题,以及其它诸如需求、环境变化等情况,管理者大都采用运行维护方式(即,系统不变,而是运行维护工作在内容、方式及强度等方面的随即改变)予以解决。至于提高系统自身能力等措施,则往往通过“新旧系统更替”的形式予以实现。从这个方面看,“业务系统成品化”的观点目前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试图通过下面的讨论来说明,“系统持续改进”是一种良好的贯穿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运行管理思路和工作模式,它应当成为气象行业业务工作的主要模式之一;并探讨其实施的基础及可能。

   对于一个行业来讲,持续改进就是“一直在改进行业的总体业绩,使之增加使用户得到满足(顾客)的能力”;ISO9000:2000标准中提出“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局历届领导始终将满足国家、政府及社会各行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做为气象工作者毕生追求的首要目标,实质上就是持续改进在气象行业的具体实现。

   持续改进是建立在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永无止境的基础上的;一直在改进产品质量,开发新的高质量产品,提高过程和体系的有效性与整体业绩应当是我国气象行业追求的永恒目标,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

   因此,对于一项具体的气象业务工作来讲,持续改进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逐步的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种类型来使用户得到满足持续不断的增加的新的需求,提升其满意度;二是通过一直在优化自身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即:在持续使用户得到满足一直在变化的需求的同时,使自身始终向着更健康的方向运动。

   具体到服务于某项气象业务的气象业务系统来说,持续改进意味着系统能够及时满足业务工作不断提出的新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同时使自身始终处在健康的运作时的状态之中。

   由于现代气象业务系统中的大部分系统都具有信息系统的典型特征,因此本文讨论的对象集中于气象信息业务系统。下文中的业务系统如不予特别说明,均指气象信息业务系统。

   所谓运行维护,广义上讲,就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在遇到已超出其解决能力极限范围的问题时,通过系统以外的力量排除这样一些问题,从而使得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工作过程。简言之,就是借助系统以外的力量,协助系统完成系统自身能力所不具备,但又一定得完成的工作。

   运行维护和持续改进在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其做法的差异在于:运行维护以借助外力来维持系统在一直在变化的需求和环境中的正常运行,持续改进则通过提高系统自身的能力、扩大自身的能力范围、弥补缺陷、更正错误来更好地适应一直在变化的需求和环境。

   对于一个业务系统而言,其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办法完全具备足以应对所有问题的能力,所以一旦建成并投入运行,运行维护工作便始终伴随着该系统,直至其生命周期的终点。问题就在于运行维护成本的高低:如果一个系统在面对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环境一直在变化时毫无响应、无动于衷,则系统的能力便将永远停留在投入运行之初的水平,管理者为满足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势必将花费慢慢的变大的力量来代替系统完成各项本应由系统完成的工作,维护成本将随之慢慢的升高。而如果系统能不断适应外界的变化,并一直在优化自身,使之能够(或基本能够)完成业务工作所要求的各项工作,而且效率逐步的提升,则有关的运行维护成本便会始终局限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因此对于一个业务系统而言,理想的运行模式是:不单有与之配套的运行维护,而且应当具备相应的持续改进措施。

   对于一项具体的气象业务而言,持续改进的内容除了对已建成的服务于本业务的业务系统来进行相应的持续改进外,也包括对该业务系统的系统重建。系统重建是指以一个无论在设计思路、功能架构还是基础技术架构方面,与原有系统都有本质区别的新的系统来替代原有系统;是对原有系统的推翻和颠覆。系统重建的依据是原有系统已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且对该系统的运行维护及能力改进的代价已高于重建一个新的系统。对一项业务而言,系统重建不应是一件频繁采取的改进措施,更不应是唯一的改进措施。

   概括起来,业务系统持续改进的工作内容有三个方面:一、不断提高自身已有功能的强度;二、不断修正自身的缺陷和错误;三、根据不断变化的需要,及时增加自身新的功能。对应在具体操作上大致有三种方式:其一,对业务系统已有能力进行补充和提高;如:实时数据库系统中的测报误码纠错能力,通过不断补充新的误码形式纠错方案,可使该系统的误码纠错能力逐步提高。其二,对系统若干原本不具备的能力进行有限规模地添加,以简易的方式扩充系统的能力范围;如: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原本不具备系统监视能力,后经努力,增加了系统监视功能,从而使得该系统的运行维护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其三,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对原系统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造,扩充新的能力,修订缺陷,更正错误,以该系统新版本的形式更换掉原有旧的版本;如:MICAPS已经陆续发布的若干版本。

   从时间的角度分析这三种方式,可以发现:第一种“已有能力的增强”方式属于日常型的,第二种“现有能力范围的有限扩展”方式是阶段型的,而第三种“版本升级”方式则是计划型的(或甚至是定期的)。

   因此,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扩充和错误的纠正,以及时间频度上的日常型、阶段型及计划型,是业务系统持续改进的主要特征。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于业务工作也是如此;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新的需求不断提出以及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得服务于该业务工作的业务系统无法凭借最初的设计能力来应对这一切。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有三种:其一是运行维护方式,即:通过逐渐加大运行维护的投入和力度,以凭借外力的方式弥补系统的不足,从而达到适应新的变化、解决新的问题、满足新的要求的目的。即:随着变化的外界而调整和变化的是运行维护,不变的是业务系统。其二是系统重建方式,即:设计并建设新的系统,使之能够适应并满足当时已经提出的新的需求,解决当时已经出现的新的问题,适应当时的新的环境。其三是持续改进方式,即:通过不断提升已有功能的水平、修正自身的缺陷和错误、扩展自身的能力范围的方式,增强系统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使系统能够及时适应新的变化、满足新的需求。即:随外界变化而调整变化的是系统,不变(或基本不变)的是运行维护。

   应当说,这三种方式各有其存在的价值,是无法彼此替代的。在这里,持续改进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对系统自身的良性调整是日常、阶段和计划性相结合的,是渐进改良型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使业务系统付出较小代价的情况下较早地解决问题,较及时地适应变更;而这些特点都是其它二者所不具备的。

   面对绵绵不绝的新的需求、新的问题和新的变化,如果系统自身不随之进行一定的调整,而仅仅依靠运行维护手段予以维持和适应,除代价十分高昂外,这种借助外力来完成本应由系统完成的工作的方式,其工作效率都有一定的局限;一些需要高时效响应的问题未见得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即便以新建系统更替原有系统,由于项目建设的计划性、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工程实施的阶段性以及新系统上线的风险性等,使得系统重建方式不可能频繁采用。而在系统重建之前,系统将始终处于不健康状态,只能在频频支付高昂维持费用的背景下,依靠外部力量搀扶着自己日渐羸弱的病躯,以难以赶上事物发展节奏的步伐踉跄前行。

   因此,持续改进是一种能使系统始终健康而积极地面对纷繁多变的局面的方法;它应当引入气象业务系统管理方案中,并成为主要管理方法之一而在气象行业业务工作中广泛采用。

   我们可以从业务延续性、问题处理及时性、简便性以及低风险性等四个方面来讨论业务系统持续改进:

   业务系统持续改进是对原有系统的补充完善修正和提高,其基础是原有系统的现状,在其之上进行的各种改进型工作的前提,是遵循业务工作的各项规程,执行并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它基本沿用原有系统的设计思路、业务架构、技术路线等,故对系统所承担的业务工作有良好的继承和延续作用。这是在业务系统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包括业务工作完成方法等功能及功能架构设计)、功能需求和技术路线等方面没有重大变化或调整时,对系统来进行自身自我完善的一种良好模式。

   一个业务系统之所以最终不能适应其所服务的业务工作,很多情况下是由于长时期问题的积累所导致的。因此及时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保持系统旺盛活力的前提。业务系统持续改进具有日常型的系统原有能力增强、阶段型的系统能力范围扩展以及计划型的系统版本升级等方式,具有能较为及时地解决(或排除)问题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不至因问题的积累而导致系统的失败;因而是一种能够使系统长久保持健康状态的方法。

   同时处理多个问题,其复杂度和工作强度要远远高于单独处理一、二个问题,因为在处理多个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各问题所涉及的领域、牵涉到的方方面面的关系。许多业务系统在运行多年后被迫放弃,并不是由于业务目标及工作内容的重大变化,而是由于多年积累的问题过多,处理起来过于复杂,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进行改进的难度、工作强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成本已高于重新研发一个新的系统,使得决策者不得不放弃改进方式,而选择更新系统模式。业务持续改进由于具备问题处理的及时性,使得系统改进的复杂度和工作强度不至很高;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使系统的改进成本保持在一个令人能够接受的程度。

   业务系统投入运行前已经经过了较为完整全面的测试和试运行,改进之前往往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业务运行,因此其主体能力是能够大致符合并满足业务需求的;持续改进是对其缺陷的修正、弱项的增强和能力的扩展,而对其满足业务需求的部分是予以保留、维护和优化的;因此改进后的系统是在原有系统基础之上的增强和改良。相对于投入一个全新的系统而言,改进系统所面临的风险要低得多,为此而需付出的成本也要小得多。

   因此,除非原有业务系统已无法适应当前业务工作的需求,且在其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的改进型工作的成本已高于研发一个新系统的成本,否则业务系统的持续改进是一种能够较为及时和简便处理各种问题、保持业务延续性的使业务系统长时间处于健康运行状态的方法。

   迄今为止,气象行业在业务系统管理的规范性方面鲜有作为,持续改进也没有做为业务系统的管理方法之一而被明确纳入规范之中。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管理人员在对待业务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而其中又以“重系统建设、轻系统管理”较为典型;一个业务系统一旦建成,便认为该系统已经能够承担业务工作赋予它的各项职责,不再予以关注。事实上,一个具备业务运行各种条件,并已投入业务运行的业务系统,对于其所属建设项目而言是成功的;但即便如此,也并不能真正说明该业务系统已经成功。因为建设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它的能够满足业务工作需求的正常运行,而系统的正常运行是需要日常的运行维护、日常和阶段性的持续改进以及其它措施予以保障的,而这些保障,其实质是与之相配套的一整套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以及相关的具体落实。

   “重运行结果、轻运行过程”是另一种比较普遍和典型的现象,即:以最终运行结果做为评价业务系统优劣的唯一依据,而不论其运行过程的质量。运行结果当然是评价业务系统的最权威的依据,但运行过程的优劣却直接导致运行成本的高低和运行效率的高下,最终将影响业务工作的整体成本;而系统管理(特别是系统运行管理)思路及方法的新旧直接关系到系统运行过程的优劣。“重结果轻过程”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一些系统管理者面对问题丛生的系统不愿意塌下心来对其进行精心的改进,而是宁愿习惯性地采取运行维护方式,不惜一切代价,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保证系统的运行结果。

   凡此种种,限于篇幅,不在此枚举。总之,管理者(特别是一些职能部门的管理者)系统管理指导思想的陈旧,是导致系统持续改进难以在气象部门落地生根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处于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来说,它们对于持续改进的需求是急切的,因为它们时刻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威胁,必须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并予以及时满足,一些企业甚至采取措施预测需求并提前在内部予以相应调整和准备。与此相关的根据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研制出来的用以支持持续改进的技术产品也在业界不断浮出并开始广泛应用,如当下比较流行的ERP,在某种程度上便可称其为适用于以产品生产为主要业务的生产型企业的持续改进技术平台。

   然而气象行业毕竟不是生产型企业,现有的有关技术产品未必适用,贸然上线一些未经认真论证的技术平台所可能导致的风险甚至高于不上这些平台;有关这方面的实例一直不断出现。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指导思想的陈旧及其所导致的全行业整体上对持续改进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多年来没有就“气象业务系统的特点”“气象业务系统持续改进的基本方法”等课题开展研究,从而导致在业务系统持续改进方法论方面的空白。

   此外,凡成功引进并运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如ERP等)的企业,其企业IT成熟度都是比较高的。而从IT建设、IT治理及IT应用等方面综合考察,气象行业整体在“初始建设”、“零散建设”、“集成建设”、“深化应用”和“持续优化”这五个成熟度等级中,其级别大致位于三、四级之间(即:“集成建设”和“深化应用”之间),有些部门甚至位于二、三级之间——应当说,这样的成熟度等级不算高。

   因此,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必要的基础条件,也是制约持续改进在气象行业落地生根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除指导思想及方法论等管理层面的支持外,物质方面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持续改进也不例外。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经费来源大体有两个渠道:来自财政系统的运行经费,以及来自建设系统的项目建设经费。对于后者,由于项目建设的计划性、阶段性以及日渐严格的经费使用管理措施,使得持续改进难以从项目建设中得到经费支持;而对于前者,由于每年度的财政拨款数额大致是确定的,用途也大致明确;如果持续改进在指导思想上未予以统一,方法上未予以明确,措施上未予以落实,则很难在运行经费中予以落实并收到效果。因此经费支持的不确定也是业务系统持续改进难以普遍展开的原因之一。

   由于指导思想的陈旧、方法论研究的贫乏特别是相关规范的缺漏,使得一些系统在初期总体设计时没有(或没有认真)考虑系统更新扩展问题,导致系统架构设计的不合理。在系统建成投入运行并遇见问题或需求变更等情况后,即便管理者具有改进系统的强烈愿望,但由于系统结构的不合理,各功能模块之间缠绵难解,从而只得望而却步,情愿采用简单而直接的运行维护方式予以解决。

   此外,系统建设期间有关技术文档的不规范(甚至不齐全),使得在相关人员变动后,新接手的技术人员无法通过技术文档全面深入了解系统情况;在他们面前,系统始终是一个灰盒甚至黑盒。笔者曾经见过一个运行有年的数值模式系统,既无技术文档也无相关材料,甚至没有模式源代码;原模式研制人员已辞职出国。类似这样的系统,不用说对其进行改进,就是运行维护也极其困难。因此,技术文档不规范问题也是导致难以进行系统改进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些诸如奖励等制度上的缺陷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局限,使得一些管理者(特别是项目负责人)在即便能够以系统改进方式处理问题的情况下,也宁愿采用系统重建的模式。因此,认识上甚至个人修养上的问题,也会阻碍系统持续改进的实行。

   土壤虽然贫瘠,但毕竟还有野草在生长;许多带有持续改进因素的单位内部制度、习惯性做法以及一些基础性技术平台已经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如:国家气象中心每年春季召开的业务系统研讨会制度,其目的就是专题研讨业务系统在过去一年运行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而在本年度汛期前予以调整和解决;该制度带有强烈的业务系统持续改进的色彩。再如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每年汛期结束后都要召开的各重要业务系统的用户联席会议,在系统出现重大故障后举行的系统故障分析会议等,其目的都是了解用户需求,发现系统缺陷及错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具体安排落实。一些业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其管理维护人员也有不定期召集系统运行总结会的惯例,等等。所有这一切,虽然没有明确地形成制度,是一种发自朴素直觉的、非理性化和非系统化的个别举动,显得零散而不成体系;但却闪烁着系统持续改进的光芒,这在气象行业目前的环境下,显得格外可贵。

   此外,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为保证业务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求所有业务系统(特别是及时性、连续性和关联性都属于高等级的业务系统)必须配备相关的运行状态监视系统。这也为业系统持续改进间接地打下了技术基础。

   所以,在气象行业实施业务系统持续改进,并非没有基础;关键问题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寻找出适合气象信息业务系统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来。

   寻找符合气象行业及具体业务系统特点的持续改进的方法,是一项需要认真深入研讨的话题。事实上,任何以改善和增强系统自身能力为目的且行之有效做法和措施,都可纳入持续改进的范围。

   对于一个规模较大,较为重要的业务系统而言,以笔者多年工作心得所得出的个人看法,目前要想对其较好地实现持续改进,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学习环境、仿真试验环境和制度保障措施。

   学习环境是用来积累问题、总结经验和凝练改进方案的,它应当具备以下能力:其一,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形式、内容、处理方法及处理结果进行如实完整的记录。其二,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有关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对各种处理方法和结果进行梳理、评判和筛选,形成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案。其三,根据处理方案的复杂度和工作量,以及业务系统的类型(实时性、连续性、关联性)决定采取相应的改进方式(“原有能力增强”、“能力范围有限扩展”或“版本升级”等)。

   可以看出,上面讨论的学习环境所应具备三种能力的所属范围,与其说是技术层面的,不如说是管理层面(或制度层面)的。亦即,即便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只要制订了相应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样可以达到相应的效果。如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实时数据库在运行维护制度中,便制订了相应的值班记录制度,目前所有值班记录全部采用值班员手工记录方式,记录详细而完整,对于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改进是一份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相反如果制度制订的不完备,或执行的不彻底,即便采取了先进技术手段,所取得的效果也很难令人满意。

   (2)仿线; 对于一个连续性和关联性等级较高的业务系统,贸然对其进行系统改动是轻率的;因为在没有经过实际检验的情况下便将其投入实际业务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对这些等级较高的业务系统而言,其产生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业务系统改进方案在投入实际运行之前,必须经过与实际运行环境基本一致的仿真环境的实际运行检验,以验证该改进方案是可行的和效果良好的。所以对于系统改进来说,仿真试验环境是应当具备的条件。

   仿真环境的检验作用有“功能型检验”和“性能型检验”之分,实时数据库系统对上传测报误码纠错能力的改进方案的检验属于“功能型检验”,而高性能计算机对天气/气候数值模式的计算能力的检验便属于“性能型检验”。对于“功能型检验”来说,其对仿真环境设备的性能配置与真实环境之间的差异没有严格的要求;而对于“性能型检验”来说,则要求仿真环境无论从设备环境还是数据环境都与真实环境尽可能接近,否则难以检验出改进方案的性能状况。在设计仿真环境时,应当充分注意其所建目的和对它的目标要求;否则可能出现建成的仿真环境要么达不到目的,要么出现投资浪费的现象。

   所谓制度保障措施,主要指相关规范、制度的制订以及实施。其中包括:业务系统运行维护期间的运行状况记录制度和所记录问题的定期统计分析制度,系统改进方案上线前的试验运行制度,以及诸如系统模块设计文档的相关规范等等。这些规范制度的制订和贯彻实施是系统持续改进计划由理念变成现实在具体落实方面的制度保障。

   需要强调的是:技术规范和标准是实现系统持续改进的基础保障之一;由于文档规范和质量问题目前在气象行业项目建设及系统日常管理工作中十分突出,所以当下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系统技术文档的规范性要求,因为技术文档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技术人员对系统的了解程度。而先进合理实用的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使系统条理清晰、结构规则,大幅减轻系统改进的难度和工作强度。

   应当注意的是,规范和制度并非越多越好;制度是为达到目的而设立的,如果目标已经达到,则没有必要叠床架屋地再去制订相关制度。另外,技术方法的引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执行规范制度过程中的难度和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应当尽可能采用技术方法来达到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业务系统持续改进”的实现不是以上线若干目前被炒作得滚烫的系统平台(如ERP)为标志的,实际上,是不是真的存在着一整套符合实际并行之有效的,以不断改善和增强系统自身能力为目标的措施、方法及实现手段,并将其以制度的形式伴随系统走过整个生命周期,才是“业务系统持续改进”得以实现的真正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以往延续多年的传统工作思路,探讨有效的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模式,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一切需要思考研讨和试验,更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及主管领导在指导思想方面的认同,以及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前提下的物质支持。

   “业务系统持续改进”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那些已多年没有经过任何改进,问题积累甚多,无论从设计思路、技术路线还是技术平台都已远远落后于当前水平,对其进行改进的价值已远高于新建新系统的价值的陈旧业务系统而言,采取“新旧系统更替”模式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此“业务系统持续改进”是与“新旧系统更替”相辅相成的。

   “业务系统持续改进”所包含的三种改进方式(即:“已有能力的增强”、“现有能力范围的有限扩展”和“版本升级”)各有各自的试用阶段;选用时应详细情况具体分析,否则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业务系统持续改进”是一种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健康状态以面对各种纷杂多变的环境和事物的较为先进的、良好而可行的业务系统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气象行业长时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直到今天仍没有成为业务系统管理的主流模式,这样的情况令人焦虑。

   “业务系统持续改进”在气象行业的引进和应用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却并非没有基础;多年以前不少人慢慢的开始运用朴素的持续改进方法来提高系统的自身能力。我们目前要做的首要工作是主动地面对它、接纳它、研究它、最终运用它来更好地完成气象业务工作。

   本文在形成过程中,曾得到过广州区域气象中心肖文名先生的指正,在此致谢。

  声明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个人独创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局长韩夏:稳步推进网络升级 加强改进系统管理 ...

  12月26日,“2023中国电子报编辑选择奖”获奖名单正式出炉。本次评选采用企业自荐和编辑推荐两种方式,综合考量影响力、创新性、成长性等多重维度,围绕企业、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赛道评出20个奖项。

  当前,全国工业与信息化系统正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电子报推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信系统在行动”专栏,通过调研采访报道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典型案例,反映各地实干担当、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敬请关注。

  5月8日-1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5月9日,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永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胡劲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朱咏雷,工业与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上一篇: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方法要 下一篇:7个弹力带抗阻操练动作强化上肢肌